2021年末,元宇宙概念风靡全球,也让2021年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元宇宙元年”。不少专家学者认为,2022是“元宇宙教育元年”。元宇宙教育是什么?将给学校带来哪些改变?将如何影响教育教学?
针对元宇宙教育,今天的教育人,如同当年面对互联网一样,可以不研究,但不能不关注、不直面,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视而不见”,完全可以预期,不久以后,元宇宙也会像多媒体教学技术一样,在学校教育生活中加速渗透、快速弥漫,成为学校生活的“日常”,变成空气和水一样的自然背景……“校长会”为您综合整理了有关元宇宙教育的核心问题,共同来思考元宇宙将如何重塑学校文化环境,重建学校治理体系。
先来看两个例子: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英语课堂上,学生可以在专门开发的 ar 应用程序所创建的增强现实学习环境中观察太阳和地球,并与之互动,身临其境地观察到课堂上原本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学生感官得到充分体验的同时,语言运用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同时学到了天文科学知识,是典型的跨学科融合课堂教学。
在海口西湖实验学校的物理课上,学生通过操控手中的平板,运用 ar 技术,观察到光的三基色变换现象,甚至还可以现场进行光的混合实验,其知识建构的准确性得到了增强。
“元宇宙”译自英文 metaverse,最早出现于 1992年美国作家尼尔 • 斯蒂文森)的赛博朋克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该小说描绘了一个完全沉浸式的虚拟世界,人们聚集在其中社交、娱乐和工作。随着5g/6g、人工智能、vr/ar/mr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拓展出更加复杂、广泛的元宇宙概念。
2021 年,韩国先进科学技术研究所和香港科技大学的ar/vr 专家共同提出一个认可度较高的定义,即元宇宙是一个完全沉浸、超时空和自主维持的虚拟共享空间,该空间融合了物理世界、人类和数字世界,每个用户都拥有虚拟化身,能够与虚拟环境、对象和其他化身互动。
同时,被称为“互联网发展历史上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元宇宙,逐步进入教育实践。元宇宙与不同类型教育的融合方式不同,以文科、理科的学习为例。在文科类课堂上,如语文、历史、英语等学科,元宇宙更多时候是为学生创设沉浸式体验的环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穿越”的能力——如与李白一起月下对酌,和苏轼一起把酒纵歌,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所传递的思想感情;看秦始皇统一六国,随张骞出使西域,从而身临其境地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
而在理科类课堂上,如物理、化学等学科,元宇宙更多时候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受限较少的实验平台,让学生获得机会去完成那些现实生活中难以完成或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帮助学生完整、准确地建构知识。
现在的虚拟现实技术尚处于不断发展中,vr/ar 等教育应用已有开展,同时,与元宇宙发展密切相关的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技术也正在被用于学生学习数据分析、学习内容智能推荐、学生作文评价等场景中。
元宇宙能为学习活动提供虚拟空间和资源,同时创设了沉浸式学习环境,提供具身参与的身心体验,支持虚拟空间中的社交互动。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看来,任何新理念、新技术要与教育融合,最基本的融合路径或方式有五种:一是与课程融合,实现课程化;二是与教学融合,实现教学化;三是与教研融合,实现教研化;四是与评价融合,实现评价化;五是与教师融合,实现专业化。
元宇宙的出现,在根本上,满足的是学生跨越时空的需要。这种需要从人类诞生初始就根植于人类的内心。在根本上,人类的各种文化创造物,例如,飞机、汽车这样的交通工具,网络、电脑和手机这样的通讯工具等等,都是对这种需要的满足方式。可以说,跨越、跨界或穿越的内心需要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它也是促进人的生命成长与发展的动力。
儿童时代阅读《西游记》,印象最深的就是孙悟空的72变,以及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本领,并为之心醉神迷、心向往之……元宇宙的出现,有可能把孙悟空的本领变成现实世界更多人的本领,它通过创造各种虚拟的平行宇宙,赋予学生在不同宇宙界面的多元身份、角色,实现自我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穿梭、转换与融合,这样高频率的虚实融合、角色切换,改变了儿童青少年的生存方式,可以为他们带来新的成长资源或发展资源,既满足了他们的跨越或跨界需要,也将改变并赋予其新的学习方式:走向虚实融合或虚实跨界式的学习。
在育人的意义上,元宇宙催生的虚实世界进入教育领域之后,将转化为一个育人世界,同时也是一个育人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校教育者应该发挥关键作用。
首要任务是确立育人目标,明确“进入元宇宙时代之后,什么是这个时代的理想新人”“作为教育者要给予学生什么样相应的素养和能力”“什么已有的核心素养或能力,在元宇宙时代特别需要强化和深化,例如,想象力,以及在游戏中学习的能力等”。
其次是帮助学生重建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在教育元宇宙的世界里,将会出现虚拟教师和虚拟同学,前者是新型教师,它的出现构筑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真实教师 - 学生 -虚拟教师”,如何在与真实教师和虚拟教师的双向互动或三角互动中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后者则是个性化虚拟成长伙伴,这是基于学习者的数字孪生,由此又带来了“真实同学 - 学生 - 虚拟同学”的新型生生关系,如何指导学生在这种全新的伙伴关系中学习和发展,同样值得教育者深思探究。
对于教育来说,元宇宙所提供的功能,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为学习者提供了拟真的体验。教育以教书育人为目标。“教书”重在知识的传授,以语言、文本、图像等媒体形式施加于学习者的视听感官,再予以信息加工,为学习者所理解、所累积、所内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中,很大一部分的技术供应就在于支撑所传授知识的媒体,使之更易刺激学习者的视听感官,更易于进入到学习者的感知觉信息加工过程。另一方面,“育人”关系到全人的素养发展,关系到追求人生的价值,关系到寻找生命的意义。“育人”重在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参与、互动、碰撞获得感受、体验,五官之外,所有的身体感觉系统都介入其中。
元宇宙到来的趋势不可逆转,为未来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也必须承认,将元宇宙应用于教育中在技术创新、内容生成、数据与隐私、身心健康、安全等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
在技术创新方面,目前的网络条件难以充分保障多人在线虚拟环境中参与者的交互带宽,这会影响多人协作的实时交互体验。需要进一步提升网络传输的关键性能指标,满足高并发场景交互和超低延迟数据传输等需求,同时要改进 vr/ar/mr技术的交互体验,增强师生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在内容生成方面,元宇宙将会催生出远超当下人们所预期的新内容、新场景、新业态,需要建立虚拟教学内容创作标准和流程,突破内容自动化生产技术,大幅降低虚拟教学内容的开发成本和技术门槛,吸纳广大非专业参与者参与到创作生态中。
在教育元宇宙的世界里育人,还需要对元宇宙为代表的技术新世界的“教育限度”有所警惕和清醒。学者李骏翼在《元宇宙教育》一书中指出,“真实的人,几乎不可能完全通过物品、资料或虚拟角色的引导,产生基于人的自我认知和成长期望。这让我们再一次理解‘学以成人’的意义,再一次确信教育者的价值”。
这种限度表明,需要在反复的实验探索中,进一步明晰:什么教育问题和育人目标是可以通过元宇宙、进入元宇宙和在元宇宙中解决的,什么则是其无能为力,甚至可能带来弊端的,例如,让儿童沉迷在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滞留在虚拟时空里,无法在两个世界中顺利穿越,最终遗忘了真实的自我,离弃了现实世界……
随着现实和虚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教育需要帮助学习者在日益混合的世界中学习和成长。
首先是使学生对元宇宙形成正确的认知,元宇宙是一种现实与虚拟相混合的状态,并非绝对的现实,也非绝对的虚拟,元宇宙中的生活无法完全代替现实生活。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干预,避免学生沉迷和成瘾,让人类去驾驭技术,而不是让技术来支配人类。
其次,提升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责任,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元宇宙操作水平,拥有在元宇宙所提供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环境中学习的能力,让元宇宙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工具。
同时,还应当抓住元宇宙提供的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元宇宙使学生的某些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学生得以有机会进行一些现实世界中难以尝试的实践。如果善加引导,元宇宙将成为学生连接现实 和想象的桥梁。
教育应当引导学生在“虚拟”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在利用虚拟世界提升学习体验和成效的同时,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指导他们正确认识“虚拟”与“现实”,合理控制时间安排,避免为逃避竞争、缓解压力、娱乐社交而沉溺在虚拟世界中。
未来,我们应该利用元宇宙构建智能在线学习环境,消除传统网络在线教学时空分离的障碍,通过时空再融合产生新型“共在”形式,创设感知共生的教学场域;要利用元宇宙在体验式和沉浸式互动方面的优势,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创新升级,实现新发展形态下的教育跃升。
既然教育元宇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世界,这个世界必然有它的法则和标准,只有适应它们,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作为当代全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课题,“教育如何帮助个人及组织适应数字真相时代”同样适用于元宇宙时代的教师,教师也是“受教育者”,而且更需要接受再教育:只有教师先行适应教育元宇宙的要求,才能引领、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适应。
教育元宇宙对于教师的新要求,在本质上是对“新能力”的要求。
一是运用力,运用元宇宙技术的能力。如同当年教师要学会用电脑和多媒体技术一样,今后的教师需要学会运用元宇宙的相关技术。
二是建构力,在元宇宙技术的背景下,建构新课程、新课堂和新教研的能力,以及建构基于教育元宇宙育人目标和育人方式的新评价的能力。
三是协同力,首先是指与虚拟教师、真人学生的协同能力,未来的课堂将是真人教师和虚拟教师同时走入的课堂,作为真人的教师如何与虚拟教师协同教学、协同育人?其次是指与真人同学、虚拟同学的协同能力,教师如何组织真人同学、虚拟同学在协同交互中学习?这个挑战前所未有。此外还是指真人教师与虚拟教师、真人同学、虚拟同学的多重协同,教育不再只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而是推动“另三朵云”,甚至“更多朵云”,同时还要“让每朵云都变得更美”。显然,这是一项更为复杂的协同交互能力,需要通过建构多角色数字化协同机制来实现。
发表评论